-
建设中,敬请期待!
-
中国已经为各类自然资源进行了立法,并出台了多项规划、办法和政策来促进资源保护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为OECMs划建提供了潜在的政策依据。结合陆地和海洋的OECM识别,可将潜在的陆地和海洋OECM区域按主要、次级和辅助保护进行分类。2024-07-26 15:19
-
截至2023年11月,WD-OECMs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0个国家和地区共报告了872个OECM的信息,主要来自摩洛哥(314个)、加拿大(263个)和菲律宾(178个)。其中,陆地及内陆水域OECM的数量为675个,为全球陆地保护面积覆盖率贡献了1.17%;海洋OECM为197个,为全球海洋保护面积覆盖率贡献了0.12%。2024-07-26 15:17
-
IUCN世界自然保护地委员会(WCPA)于2022 年发布了基于场地的OECM 评估工具,根据这项评估工具,OECM的识别流程由3个步骤组成。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不必按顺序
实施,也可一并实施,但均应在步骤3之前完成。
2024-07-26 15:14 -
指有可能符合IUCN 对自然保护地定义的所有要素,但出于治理机构的意愿等原因,而未被划定或认可为自然保护地的区域,如由原住民、地方社区或私人实体管理的领土或区域(海洋、淡水或陆地);私人保护地;一些受到良好管理的森林永久保留区域;由大学管理的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自然区域等。2024-07-26 15:12
-
自然保护地以外的地理定义区域,对其的治理和管理可实现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积极、
持续的长期成果,并取得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以及在适用的情况下实现文化、精
神社会经济价值和其他本地相关价值(CBD,2018)。
2024-07-26 14:41 -
2022 年,《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提出“通过自然保护地和OECMs 实现3030目标”,再次明确将OECMs 纳入2030 年实现全球30%保护覆盖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由此,OECMs 已然成为有望遏制生物多样性损失、减缓气候变化与贡献自然保护成效的全球举措。2024-07-26 14:34
-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