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主要保护-福州市生态保护红线

2024-07-26 10:23

1)区位及面积

总面积5082.05平方公里(含1008.07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地);主要包括福州市西部山区生态涵养区,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江阴湾四个重要湾区,闽江(乌龙江)、敖江、龙江、大樟溪、起步溪五条重要河流沿线的生态功能带,以及禾山-大笔架山、长龙尖峰山-白云山、莲花山-鼓山-首石山-闽江口、旗山-大化山-虎尾山-南阳山、灵石山-福清湾五条重要的山海生态廊道。

 

2)主要价值

主要包括“一区四湾、五带五廊”系统连续的山海一体生态系统保护格局:

 

- “一区”及西部生态涵养区。主要为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服务(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物种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等价值。

 

- “四湾”为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江阴湾四个重要湾区。涉及重点海湾、海岛和自然岸线的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红树林等海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水禽、海洋生物迁徙通道及栖息地等价值。

 

- “五带”为敖江、龙江、大樟溪、起步溪五条重要河流沿线的生态功能带。主要是以江河水系串联流域内河湖、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

 

- “五廊”为禾山-大笔架山、长龙尖峰山-白云山、莲花山-鼓山-首石山-闽江口、旗山-大化山-虎尾山-南阳山、灵石山-福清湾五条重要的山海生态廊道。

 

3)治理和管理

管理机构: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治理机制:按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共守生态保护红线。

 

4)保护行动及成效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在系统分析福州市自然地理格局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等现状数据的基础上,识别各类生态功能区;利用模型评价法和定量指标评价法对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评估;对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重点区域进行考察勘探,现场核实生物群落、水质、土壤等情况,提高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以及与实地的相符性。

 

二是落实应划尽划。将整合优化后的32个自然保护地共计1008.07平方公里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应保尽保;将省级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县级以上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沿海基干林、红树林、省级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三是强化陆海统筹。以海岸线修测数据作为陆海分界线,陆海分别评估调整优化后再进行拼接,着重对陆海红线接边处生态系统完整性、缝隙及重叠等拓扑错误进行复核处理,最终形成陆海统一的生态保护红线。

 

5)经验总结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抓手,开展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形成福州生态保护修复的“山海”模式。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策略,横向上将生态保护修复与风景园林、国土综合整治等多专业相互融合,开展系统性修复;纵向上将修复目标、规划策略细化到具体项目清单,制定实施方案,推动目标落实。二是加强技术支撑。构建“本土+省级+跨地区”的技术支撑模式,探索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科技特派员”模式,加快生态保护修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闽江全流域共策划89 个修复项目,筹措项目资金17 亿元,其中获得中央资金支持2.03 亿元。目前,已形成三个精品示范工程,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海”全系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样板。

 

资料来源: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2023)


OECM案例
  • 中缅灰叶猴(旧称:菲氏叶猴)栖息地位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境内偏北,距芒市城区约20km,地跨芒市镇和轩岗乡,北与龙陵县交界。栖息地总体呈狭长状,区内东西最长距离为9246米,南北宽4429米,海拔1365至2397米;管护面积约为2.4万亩,域内林地权属归集体和国家,其中12432亩集体林为芒市镇河心场村与轩岗乡芹菜塘村集体所有,8378亩为国家所有。
    2024-07-26 10:31
  • 乃朗谷保护小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属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拉萨河水系。其区域下辖有荣布镇那嘎村和卡堆村,保护小区面积为55平方公里。
    2024-07-26 10:30